中国宝武宝钢股份武钢有限传出消息称,武钢有限0.1毫米极薄高强硅钢实现量产,且有3项生产技术全球领先,标志着中国在高强度极薄无取向硅钢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武钢有限无取向硅钢首席师介绍,0.1毫米无取向硅钢极薄产品早在10年前就可以生产。然而那时主要是低牌号硅钢,强度级别难以满足尖端产品所需,且采用效率较低的“二次法”轧制。这次生产的高强度极薄产品是全球首创的“一次法”生产工艺,主要得益于3项全球领先技术:突破高强度“门槛”,将低牌号向高牌号拓展;突破加工硬化“限制”,轧机工序一次轧制出成品厚度;突破热处理工序“瓶颈”,实现一次过退火线。 极薄规格无取向硅钢生产难度极大。钢带在轧制变薄的过程中,会产生加工硬化,轧制越薄变形抗力越大。因此,薄规格硅钢产品主要采用“二次法”进行生产,即钢带两次轧制、两次热处理退火。尽管“一次法”效率提高,但是“一次法”一直无人尝试,行家都知道其中的技术难度绝不是“2-1=1”这么简单。因此,几十年来,“一次法”依然停留在“书本理论”阶段。为此,武钢有限硅钢部从难度系数相对更低一点的“0.15毫米”规格入手,勇闯“一次法”无人区。 今年初,硅钢部领导挂帅,成立产销研技术攻关团队,向高难极薄产品进军,于2月份成功生产出0.15毫米厚度产品,并实现了量产供货。“我们能不能再薄0.05毫米,打破国外垄断?”硅钢部轧机设计极限轧制厚度为0.2毫米,生产高强度0.1毫米硅钢产品几乎不可能。轧辊怎么配辊、工艺参数如何设置、温度控制多少,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热处理退火线几百个生产参数需要达到最精准的平衡点,400多米的连续退火涂层线,一个辊子不平就容易导致钢带撕裂,一个张力控制不好,钢带就会产生褶皱。硅钢部技术人员通过试验设计、潜在功能模式分析,边生产边摸索,先后攻克20多个技术难题,摸索出一次轧制、一次过热处理线的生产方法,成功将产品向上突破两个牌号,强度级别再次提档,成功生产出0.1毫米厚高强硅钢。 据悉,0.1毫米高强度、极薄规格无取向硅钢广泛应用于高频微型电机及传感器等领域,是精密医疗器械、手机震动马达等尖端产品的核心材料,也是支撑我国“低空经济”航空器电机性能提升的关键一环。目前,全球仅几家企业具备批量生产这种特殊产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