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河钢全球首条氢冶金绿色汽车板连铸生产线投产!”12月16日,随着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一声令下,张宣科技1900毫米单流板坯连铸生产线火花四射,经过火焰切机切割后,一块块通红的汽车钢板坯下线——绿色汽车板工艺路线全链条贯通。这是继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全线贯通和国内首个“氢基竖炉—近零碳排电弧炉”新型短流程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启动后,河钢集团及张宣科技加快绿色低碳深度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成为钢铁行业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又一“绿色见证”。 “全球首条”意味着什么?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从无到有,还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和变革。发力氢冶金新赛道、依托“氢基竖炉—近零碳排电弧炉”新型短流程工艺,生产绿色汽车板用钢,打造绿色低碳钢铁产业链,持续推动“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转变……承载绿色、低碳、智能等多种创新元素,河钢集团不断开辟“源于钢铁、超越钢铁”的发展新赛道、转型新模式。从全球首例到全球首条,张宣科技这家百年钢厂持之以恒走绿色低碳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快速从钢铁向材料转变,绿色新形象快速崛起,成为世界氢冶金的先行者、特钢新材料的引领者,实现了华丽蝶变。 工序“链”接 厚植绿色底色 置身张宣科技特钢生产现场,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氢基DRI(直接还原铁)小球沿着传送带进入炉内,料流速度均匀、密度一致,智能化科技场景的氛围感十足。 “这些小球儿是氢冶金生产的绿色DRI产品,进入电炉后融化为钢水,为后续连铸生产汽车板材料提供基础原料。”张宣科技特钢公司总经理助理徐鹏为笔者介绍。 全球首条氢冶金绿色汽车板连铸生产线之所以绿,便是因为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项目生产的DRI产品金属化率达到94%以上,大幅降低了炼铁生产中碳的使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工序源头实现了原料的绿色供应。 绿色生产,点“绿”成“金”。全球首条氢冶金绿色汽车板连铸生产线使用的原料为DRI产品融化后的钢水,工序更是应用“氢基竖炉—近零碳排电弧炉”新型短流程工艺,张宣科技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建忠解释着原料绿色、工艺绿色。 一组亮眼数据彰显了张宣科技绿色工艺的优势:与同等生产规模的传统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相比,张宣科技仅氢冶金工序每年可分别减少二氧化碳70%、二氧化硫30%、氮氧化物70%、粉尘颗粒排放量80%以上;每年减少碳排放80万吨,相当于塞罕坝林场1年的固碳量。 保障氢基DRI产品绿色特性,创新采用氮气密封工艺技术,同时设计筒仓石梯,有力保证了绿色DRI产品质量;成功实施氢基DRI粉矿压块实验,提高了DRI产品的综合利用率。 另外,张宣科技在精炼环节使用RH真空脱气装置,将钢水中的氮、磷、硫等全部脱除,钢水纯净度进一步提升。 “绿色汽车板连铸生产线实现了产品的全流程绿色生产,十分具有潜力的低碳技术路线必将成为高端客户的选择。”张宣科技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杨永强说。 技术“先行” 新材料向高端 绿色发展理念植根于生产基因,张宣科技处处涌动着绿色活力。 在张宣科技,能源是绿色的,“张北的风电源源不断地输送,大比例使用”。工艺是绿色的,生产汽车板材料使用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项目稳定供应的绿色氢基DRI产品,冶炼生产场景得天独厚。但如何加深绿色这一底色,大比例添加绿色DRI产品是一项难题,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经过技术攻关,张宣科技在实施冶炼绿色汽车板材料过程中,创造了氢基DRI在电炉的最高配加比例达到50%的历史性突破,稳稳地固化了原料底色,之后借助绿色工艺将绿色基因源源不断地输向产品。“生产绿色汽车板材料,就是依托‘氢基竖炉—近零碳排电弧炉’新型短流程工艺,把绿色基因植入产品。”张宣科技特钢公司负责人贾建明说。 彻底打通绿色工序链条,连铸生产线的设备性能至关重要。据了解,该生产线集成了中冶京诚、普瑞特等行业先进装备和技术,采用大容量中间包,配备了动态液压调宽功能智能结晶器及动态轻压下控制系统等,系统调节能力与成熟的智能化场景“同频共振”。该产线主要开发汽车结构用钢、超低碳钢、汽车大梁钢等产品,产品规格为板坯宽度900毫米~1900毫米、厚度230毫米~250毫米。 “底色纯正的绿色汽车板材料”为汽车行业向绿色低碳迈进提供着强劲新动能——氢冶金电炉工艺(HYMEX)、氢冶金电炉生产汽车板组合工艺(HYMEX-T)已被列为河钢集团低碳路线图重点推进的工艺。 “我们将依托‘氢基竖炉—近零碳排电弧炉’新型短流程工艺,生产制造绿色汽车用钢,深度链接宝马等高端客户,共建全球绿色钢铁材料供应链。”贾建明表示。 下一步,张宣科技也将进一步抢抓新机遇,发挥绿色低碳转型先行一步优势,加快推进低碳排放钢产品生产核心技术攻关、标准认证体系,全力开拓全球“绿钢”汽车钢市场,打造绿色低碳钢铁产业链,为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