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欧盟对我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后,美国政府日前表示,“正在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以应对中国汽车充斥美国市场。这些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莫须有调查及举措,引发代表委员强烈关注。 全国政协常委、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在《关于应对内外部不利因素维持新能源汽车高速出海的提案》中指出,要推动汽车碳足迹核算标准、方法和数据的国际互认;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提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合作、统筹出口共性课题、优化出口监管机制等建议。 近年来,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持续走俏,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2023年,“新三样”产品累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成绩的取得,是市场需求驱动的结果,也是对中国制造业多年来厚积薄发的认可。出口主力产品的每一次迭代更新,代表了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方向,折射出中国制造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努力。 “新三样”出口虽表现亮眼、可圈可点,但也要看到,它们的发展环境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受地缘政治升温、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加快重构,由此带来的风险挑战不容小觑。此外,在市场需求的强驱动下,短期内可能会引发相关产能的无序扩张,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在市场需求逐步进入平台期后,如不能妥善处理好上述几方面的关系,很有可能造成新的产能过剩,最终对“新三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理性看待“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要善于总结并用好“新三样”发展的成功经验。客观上看,“新三样”走俏市场并非偶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产品消费市场,加之我国稀土、锂矿等资源储备丰富,新能源产业形成了原料、制造、市场“三头在内”的格局,在新能源领域形成了强大话语权。从某种意义上看,“新三样”不仅是产品的迭代升级,更是产业模式上的创新——通过对国内消费市场的悉心培育,庞大的市场需求转化为制造业补链强链的内生动力,内循环畅通后,就会积极带动外循环发展,从而把国内市场的规模优势转变为全球市场优势甚至是行业发展的标准优势。 理性看待“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也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外部市场风险挑战的准备。“新三样”代表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短期内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中仍将占据主要地位,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创新的产业化路径并非一成不变,在复杂因素作用下会产生较大变数。对此,“新三样”企业要持续加强创新研发,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运维成本等举措,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尤其要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推动“新三样”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不断提升。同时,要前瞻性做好产业布局,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破传统制造业“天花板”,创造出更多的“新三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