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特别是在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马钢,勉励马钢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把握机遇、顺势而上”后,马钢极致能效工作开始了跨越式发展。通过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推进设备能效提升、强化余能余热回收、完善能源管理体系、促进数字赋能等一系列举措,主要工序能效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培育期,炼焦工序能耗降低7.70kgce/t,高炉工序能耗降低 16.98kgce/t,转炉工序能耗降低4.89kgce/t,电炉工序能耗降低8.71kgce/t,达到历史最优水平,跑出了马钢加速度。并在2023年培育期内“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中,荣获佳绩,其中:特钢电炉荣获“冠军炉”,四钢2#转炉、炼铁A#烧结机荣获“优胜炉”,炼铁三座高炉荣获“创先炉”。 顶层设计,强化责任担当 马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深挖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潜力,加快重点工序节能降碳步伐,推进主要工艺流程极致能效提升”作为双碳战略作为重要抓手,全面融入马钢集团战略发展规划。 自2022年钢铁行业能效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启动之始,马钢便积极参与“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企业”培育工作,内部成立了由公司领导为组长,各部门任组员的专项推进组,全面推进公司极致能效标杆创建工作。对照极致能效“三清单、两标准、一系统”,系统性梳理存在的差距与不足;进一步完善能源计量、检化验、信息化等基础工作,为能效标杆创建奠定基础。 技术引领,加快节能降碳步伐 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培育期,马钢对照中钢协发布的极致能效50项技术清单和93项能力清单,以及同行业节能降碳措施应用案例,全流程、全系统、常态化开展企业间对标找差,多渠道寻求专家指导,充分借助中钢协搭建的各类技术交流平台,全面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各类对标成果得到及时转化落地。近五年,通过技改项目累计投入202.90亿元,完成一批重点设备的更新换代,节能量达58.62万吨标煤;除技改投入外,还以第三方EMC模式,推进了51项节能降碳项目的应用,实现节能7.14万吨标煤。有效促进了用能结构、管理及技术水平的提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能效标杆创建之路。 当前,马钢正积极开展高炉富氢冶炼、转炉喷吹生物质炭、高炉喷吹生石灰、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利用、石灰窑烟气CO2捕集项目、微藻固碳技术等前沿降碳新技术攻关和工业化试验,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加快构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新制度体系,进一步丰富绿色低碳转型内涵,树立行业绿色发展新典范。 优化用能结构,深挖绿电潜力 马钢提前谋划、开发各类绿色电力资源。利用闲置厂房屋顶建立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46MW,年均发电量4272万 kW·h,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万吨,效益可达555万元/年,碳收益232万元/年。 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路上,借助绿色电力交易机制,积极与省内外电力交易中心、新能源发电头部企业开展深入交流,签订了多份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企业能源转型。自2022年9月安徽省首次开展绿电交易以来,已经累计完成约8.31亿kW·h绿电交易,用市场助推“双碳”加速度。